close
這種券的本質
是類似一種貨幣寬鬆政策
(雖然我們偉大的教育部定義成財政政策
只有印鈔成本的部分可以當作財政政策)
理論上
它是一種限時使用的貨幣
強迫我們時間內使用這筆錢
進而促進貨幣的流通性
要說馬政府和蔡政府誰的券好?
除了民進黨政府為了掩蓋自己曾經批評的消費券
搞一個要先支付1000的詭異動作
增加行政成本外
要說誰的效果好?
這有一個不可控的要素是
消費者拿到券後的消費意願
如果把券使用在原本就會使用的民生必需品
那意義上
就算不發行這種貨幣
我們也會有這種消費
那券的效果就會下降
然後我有看過一種說法是
拿1000元真鈔兌換3000-5000元假鈔
這種說法充斥對經濟世界的不了解
所謂的貨幣本質是信心
是對合約的信任
中央政府對貨幣的承諾
是為了增加信心
所以只要是中央政府承認的
都可以是法定貨幣
只要人民對國家的信心還在
這個貨幣就有效力
再來是通貨膨脹問題
政府都會希望穩定通膨
所以消費券的用意就是為了製造通膨
因為我們現在有通縮的陰霾
等這場危機結束
如果通膨過高
央行會透過增加利率
政府會透過稅收回收資金來調節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