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期
我曾批判了富爸爸這本書
但也挑出了我認為我們值得學習的部分
富爸爸哲學之所以讓我們這麼共情的原因
就是我們被社會價值觀綁架
而富爸爸就因為點出這些痛苦
導致這本書成為銷售傳奇
社會價值觀告訴我們
努力用功念書
上大學
將來才能找到好工作
才能擁有美好的人生
學歷很重要
就算科系自己不喜歡
也要撐過去混一個學歷
這種價值觀毀掉多少青年才俊啊?
有多少人大學畢業還不清楚自己想要幹嘛?
卻被學貸壓著跑?
學歷有沒有用?
我清楚告訴大家
如果你是聽從家長老師的建議
想要混一個學歷
那絕對沒有用的
因為我們沒有自己創造價值的思想
也就是俗稱的夢想
或是人生目標
活在別人規範的思想下
就算真的混到一個學歷
找到不錯的工作
也不會開心
遑論很多大學畢業生還找不到好的工作
加上經濟增長趨緩
現在年輕人更不可能像長輩告訴我們這樣活
努力努力再努力
存錢買房
結婚生子
擁有自己的家
才是幸福的人生
但生活壓力根本扛不起這樣的生活
甚至許多年輕人不敢生小孩
我認為工作必須區分三個方向
這策略適用通常主業只是為了生存
對上班毫無動力的大部分人
1.混吃飯的工作
就是本業
如果本業放了無薪假或是失業
就去找part time
現在網路上要找part time也很方便
這是讓自己有一份收入可以過活
然後生活一定要節省
主業的收入盡量要有盈餘
2.自己喜歡做的事
或是潛力高的低成本創業
對於小資族而言
成本高的創業例如開店做生意
沒有第一桶金是辦不到的
所以這項工作必須低成本越低越好
例如打部落格、創作vlog
把自己有興趣的東西變現
例如線上課程
或是做一些手工藝上網販賣
在網上貼上自己的畫作
這種事業初期錢賺不多
但如果有機會做起來
可以賺大錢的
但做不起來也可以當興趣
3.投資
這就是第一點為什麽要有盈餘的原因
準備好六個月的緊急預備金
其他收入盡量投入市場
比較保守的作法就是買原型ETF和資優股
比較積極可以嘗試投資虛擬貨幣
放入可放貸的虛擬貨幣銀行領借款利息
要炒短線最好先玩長線有一個經驗
並且對市場已經有了見解在玩
不然很容易賠了老本
我在第二項特別強調了網路
因為我發現資訊革命進行下的現代
網路是最有潛力實現被動收入的管道
第三項的股票是工業革命下的管道
我們必須雙管齊下
盡可能創造多的被動收入管道
這樣我們第一項最辛苦的部分才能慢慢地輕鬆
然後盡可能減少自己的消費欲望
每一分錢都盡可能投入富爸爸哲學提到的資產項
巴菲特也是這麼做的
富爸爸的這個概念絕對實用
而股票是被動收入概念中最簡單可以創造的
只要你有錢
尤其現在還是零股交易時代
不管台股美股
盤中就可以購買零股
績優股最貴不過幾百元
(我觀察下千元股大部分炒作泡沫居多)
簡單入手 慢慢存股